苏州河水岸游憩体系品质提升策略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集聚近现代工业文明遗迹与红色文化印记,哺育着上海人民,培植着上海文化,繁荣着上海经济,孕育了上海近现代城市的雏形,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符号。2020年,苏州河中心城区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集聚近现代工业文明遗迹与红色文化印记,哺育着上海人民,培植着上海文化,繁荣着上海经济,孕育了上海近现代城市的雏形,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符号。

2020年,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实现贯通,苏州河两岸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和游客拍照的“打卡点”。《上海苏州河旅游发展总体方案(2022-2025年)》提出,至2025年底,将苏州河建成“串珠成链”的都市滨水旅游目的地、绽放上海美好生活的“城市秀带”、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中国窗口”,成为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窗口”和彰显城市国际风范、东方神韵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因此,“水岸联动、以岸托水”“国际标准,卓越品质”,成为建设苏州河水岸游憩空间、提升游憩体系品质的共识。

资源禀赋与特质

苏州河流经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普陀区、长宁区、嘉定区、闵行区、青浦区8个行政区。总体可以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其中东段(江宁路桥-外白渡桥)以商业、商务、金融、文化、旅游等核心功能为主,融合居住生活功能,是苏州河文化风貌标志性区段;中段(江宁路桥-外环高速)以居住生活功能为主,混合部分商务、文化、教育、创新等公共功能,拥有公园绿地、文化设施、历史建筑等游憩资源;西段(外环高速-沈海高速)融入文化、科创、游憩等多元功能,具有城市与自然郊野风光交融的空间特点。

苏州河中心城段河道宽度为50-60米,外环以外最宽约120米,河道弯曲多,形态轮廓线层次丰富,视觉效果独特,表现出“河窄、湾紧、桥多、楼密、路近”等空间特点。尽管建设空间局促,但尺度相对亲切宜人,城市界面贴近水岸、两岸空间联系密切。苏州河独特的连续河湾,配以河道宽度和两岸建筑形成的空间尺度,形成独特的景观。

苏州河两岸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包括历史公共建筑、工业遗存、历史公园、高等院校、里弄住宅等多种形式,且集中在普陀、静安等区域,呈现东密西疏的空间特点。资源共涉及历史文化风貌区2片,即外滩历史风貌区和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风貌街坊42处,以传统里弄街区为主要代表;各类优秀历史建筑(历史桥梁)150余处,以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为主要代表;工业遗产71处,涵盖多种工业门类,以仓库、轻纺、仓栈为主要类型。除此之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故事等其他历史文化资源。苏州河两岸资源体现了上海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的城市建设和演进,可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城市的建设过程和历史沿革。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域资源游憩潜力巨大但尚未充分利用。苏州河具备建设水上游憩功能的良好条件。目前水上游览体系初步形成,但船只供不应求,码头及游船班次需要增加,水上游览产品、线路、整体谋划亟待跟上;水上赛事活动广受市民游客欢迎,但类型不够多样,无面向公众开放的日常水上休闲活动,水上游憩活动有待拓展。

二是历史资源的活化与文脉彰显不够。历史要素淹没在城市中未能充分展示,如四行仓库周边区域、普陀区的红色资源、工业遗产等需进一步整合提升,增强展示度;历史建筑未能充分利用,如上海啤酒厂、福新面粉厂等历史建筑尚未活化利用;资源利用率不高,功能较为静态,应注入一定更具公共性的活动功能。此外, 沿岸现有文化和旅游设施规模小能级低。开放空间综合利用程度低,仅有外滩源、天安千树、万象天地、创享塔等少量商业休闲空间,无法支撑滨水空间贯通后的公共体验需求。

三是文体旅活动的影响力和丰富度不足。2021年12月上海市体育局对外发布了“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分为“P”级(顶级赛事)、“H”级(标志性赛事)、“D”级(培育型赛事)3类。苏州河沿岸区域目前开展的15个节庆赛事活动,只有上海赛艇公开赛和上海10公里精英赛两项赛事入选“D”级;其他节庆赛事活动知名度不高,多以官方主导,活动频率低,类型不够丰富,总体影响力有限。同时,缺少点面结合、多场景、多活动、多人群的文旅融合大型活动策划,缺少日常休闲活动植入。

品质提升策略

一是打造苏州河微旅行线路,串珠成链擦亮苏州河名片。挖掘利用文旅资源,开发特色CityWalk微旅行线路,使游客可以更接地气地认知苏州河历史风貌,更真实地了解上海人文风情。可在已有线路的基础上,开发如下主题线路。“漫步四行·传承红色经典”线路(3km):衍庆里-1908粮仓-九子公园-福新面粉一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梦回上海滩·海派文化体验”线路(1km):上海总商会-河滨大楼-上海邮政博物馆-光陆大楼-原新天安堂-原划船俱乐部;“赤色沪西·寻觅工人运动”线路(3km):沪西工人文化宫-江宁路桥-上海造币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顾正红纪念馆;“寻访苏河·探访工业文明”线路(3km):M50创意园-天安千树-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创享塔。

二是水岸联动,突出水上观光和岸上体验结合。2022年底开放的“悠游苏州河”水上巴士航线受到热捧,但这种水上巴士类似观光船,缺少交通功能。在英国,泰晤士河上的水上巴士可以停靠泰晤士河沿岸的24个码头,提供定期航班,途中自由下船,欣赏沿途景点。上海可以借鉴泰晤士水上巴士,赋予苏州河水上巴士交通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水上的巴士,进行常态化运营。在此基础上策划不同类型航线,将水上观光与岸上体验结合,满足市民游客休闲度假、城市观光、娱乐体验等需求。

三是合理布局码头,打造“目的地型”的码头游憩区域。首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游船码头。苏州河现有游船码头6处(开通运营的5处),在建2处。建议增加游船码头,使码头密度适应文旅资源分布,城市中心的码头间距可保持在0.5km-2km之间,城市外围的码头间隔距离可以大一些。其次,以码头为节点,打造游憩区域。可从商旅文融合、城市功能提升的角度出发,将原来以上下客交通功能为主的码头转变为具有游憩功能的空间节点,并根据码头所在区域特点形成差异化的特色主题,最终以码头为核心,联动周边园区、楼宇、商户、公园等文商旅体资源,建成目的地型综合性码头区域。

四是策划水岸文体旅活动,提升苏州河滨水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各区资源,结合公共设施、历史建筑和户外空间引入更多贴近日常生活的文体旅活动。其一,体育活动。在现已开展的上海10公里精英赛、上海赛艇公开赛等赛事活动的基础上,策划户外定向赛、水上瑜伽等。其二,民俗活动。依托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做好苏州河桥梁、沿岸区域亮化美化,培育赛龙舟、灯会、非遗手作集市等特色民俗主题活动。其三,文化演艺活动。如结合普陀岸线公园举办水岸艺术邀请展,结合长宁临空音乐公园举办国际草地音乐节,结合黄浦、静安等区的文化设施举办苏州河戏剧节。其四,节庆活动。依托上海旅游节平台,引进培育大型国际赛事和综合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其五,日常休闲活动。开展苏河文化探访、滨水文化创意集市、灯船夜游、休闲划船等活动。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