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仍然存在着趋向同质化、过度商业化和居民空心化等问题。未来,顺应文旅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数字化、品质化等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仍需直面问题,守正创新,加速提质升级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

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仍然存在着趋向同质化、过度商业化和居民空心化等问题。未来,顺应文旅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数字化、品质化等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仍需直面问题,守正创新,加速提质升级

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热,在去年同期高位运行基础上实现稳中有升。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同时,人们的出游选择更加理性,目的地更趋多元。在各类旅游目的地中,历史文化街区是近年来人们假日出游的热门选择之一。从北京的南锣鼓巷,到扬州的东关街、重庆的龙门浩,再到福州的三坊七巷,街区内人头攒动,成为假日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五一假期,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 供图

历史文化街区之所以受到游客的热捧,其中有着合理的供需逻辑。

首先,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不同时期沉淀下来的文化资源和独特魅力,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最有故事的地方之一。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脉和灵魂,塑造和涵养着城市独特的精神与气质。而历经时间打磨的老街仿佛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空间容器,保存着古老的建筑、传统的工艺和独特的民俗,承载着丰富的市井烟火、原生文化和乡愁情怀,是一个城市文脉赓续的历史缩影和发展演进的具象写照。

在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资源基础上,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营造独特、真实而生动的体验场景,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集中感知城市历史文化的浓缩空间。游客漫步其中恍若穿越时空,可以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岁月流转和文化变迁,进而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与难忘的记忆。

其次,历史文化街区拥有涵盖旅游全要素的多元业态,是一个城市传统生活方式的集中展示地和体验地。历史老街原本就是当地居民世代生活或进行商贸交易的场所,充满浓郁的烟火气,非常适合游客体验当地生活。

在较为成熟的历史文化街区中,游客可以品地道美食、赏古老建筑、购当地特产、参与传统活动,可谓“一站式”地体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例如,长沙潮宗街不仅保存了最具长沙味的老街旧巷、民国公馆和历史遗迹,还创新引入了老字号美食、沉浸式体验店、复古潮牌、文创空间、酒店民宿等多元业态,成为假日期间最受游客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再次,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便捷可达的区位优势,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城市人群汇聚和文旅商贸的繁华之地。无论是因“城”而“市”,还是因“市”而“城”,这些承载着交易、交流和生活功能的历史老街,通常位于一个城市特别是老城区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可达性强。例如,哈尔滨中央大街、成都宽窄巷子、南京1912街区、抚州文昌里、洛阳古城特色文化街区等,都是节假日游人聚集的地方。

随着人们出游的重心从景区扩展到城市,文化厚重、业态丰富和交通便利的历史文化街区,便成为游客青睐的打卡之地。同时,由于良好的地段优势,历史老街更容易吸引各类商家集聚,催生丰富多样的文旅业态,进而形成“商家—业态—游客”互促上升的“螺旋效应”。

同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和提升公共服务等举措,也是让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游客青睐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在保护街区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引入符合街区特色的多元业态,同时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游客提供更贴心的公共服务。五一假期,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最美人墙”、上海外滩的“拉链式”人墙、杭州西湖边“最美人墙”等都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历史文化街区的火热,根本上来说是缘于近年来游客消费行为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渴望享受更为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主要满足视觉感官的观光形态到服务身心休闲的度假形态,再到重点关注精神层面获得感的体验形态,旅游的文化性、内涵性、沉浸性与融合性不断增强。

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人们希望从“看景”到“入景”,更多地“嵌入”地方文化和生活情境之中,从而获得更高的情绪价值和心流体验。而历史文化街区所具有的厚重感、场所感和代入感,非常契合人们当下的游娱心理。同时,随着“国风”热潮兴起,汉服妆造、国潮饰品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而具有文化底蕴和物质空间双重优势的历史老街,无疑是“国潮”的最佳展示场和“旅拍”的天然摄影棚。

从五一假期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仍然存在着趋向同质化、过度商业化和居民空心化等问题。未来,顺应文旅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数字化、品质化等趋势,历史文化街区发展仍需直面问题,守正创新,加速提质升级。

一是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历史文化街区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以全国乃至国际化视野确定和彰显街区独有的文化特色,将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和独特民风民俗有机融入街区建设和场景营造之中。

二是要强化创意策划与设计,坚持以游客需求为中心,加强研究不同群体特别是“Z世代”人群的消费习惯与需求偏好,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创新文旅产品的类型、内容与形式,创新街区的空间叙事设计,增强街区旅游的故事性、体验的沉浸性以及参与的愉悦性。

三是要提升原住民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获得感,鼓励其深度参与街区的保护、传承与活化,打造多方协同、主客共享的历史文化街区,让街区在改造更新中“见人、见物、见生活”,让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