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海丝国潮非遗时尚大秀、跟着传承人体验非遗服饰制作、身着蟳埔女服饰打卡拍照……近年来,福建深入挖掘非遗服饰的独特价值,通过创新非遗服饰展示、打造非遗服饰商品、开展非遗服饰培训等方式,展现非遗服饰的独特魅力和风采,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服饰文化,助力做大做强非遗服饰产业,让非遗服饰火“出圈”。
泉州市丰泽区蟳埔女服饰 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供图
创新传承 展现非遗服饰神韵
“我来这里就是想体验‘簪花围’,穿着蟳埔女服饰感觉非常漂亮、时尚,体验很开心。”五一假期,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的蟳埔村,来自浙江的游客张凌装扮一新后背靠着“蚵壳厝”一边拍照,一边激动地说。
福建有“三大渔女”,即湄洲女、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蟳蜅女是一群头戴“簪花围”且具有独特风情的女人,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
蟳埔女的服饰特征是“头戴‘簪花围’、身披大裾衫、下着宽脚裤、耳戴丁香坠”。2023年年初,当红明星赵丽颖以一组头戴“簪花围”的照片引发网友热议,让蟳埔这个小渔村迅速成为新晋热门。今年五一假期,蟳埔村接待游客达到29万人次,大家争相前来体验蟳埔女服饰文化。
渔村游客的增多,让曾帮助赵丽颖梳“簪花围”的蟳埔村村民黄丽泳大呼意外。“2017年,我在村里开了簪花围店,那时全村就只有近10家簪花围店。去年,村里增至200家簪花围店,还有其他和蟳埔女服饰文化内容相关的民俗体验馆、旅拍店、文创商店等,也随处可见。”黄丽泳说,为了让更多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蟳埔女服饰文化,她的店里提供的都是传统的“簪花围”头饰和大裾衫。以前店里每天只有几个游客来体验,现在每天最多时能有一两百人来店里体验。
福建是非遗大省,畲族服饰、惠安女服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们也是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宁德市山哈服饰工作室,高级工艺美术师、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章明正在赶制一套畲族服装,只见他手拿针线,在布料上穿针走线、不停翻飞,不一会就出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案。
“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历史悠久、极具特色,尤其是畲族传统女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分布地区不同而略有差异。闽东畲族女装按地域划分,可分为罗源式、福安式、霞浦式和福鼎式等;畲族女装又被称为‘凤凰装’,故按凤凰式样分又可分为凤头式、凤身式和凤尾式,非常漂亮。”林章明介绍。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喜爱畲族服饰,我们工作室创新把畲族服饰文化图形化,设计了卡通人物IP‘畲娃’‘畲公主’,让一个个身着畲族特色服饰的卡通人物化身文化传播大使,助力畲族文化走向世界。”林章明说,畲族服饰人物IP组图《畲娃》《畲公主》被全国各地的畲乡广泛使用,林章明技能大师工作室也入选了“2023年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当代作家舒婷在现代诗《惠安女子》中,对惠安女子的优秀品质进行了赞美。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是惠安女服饰的典型搭配。
走进地处崇武半岛的大岞村,这里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集聚地和惠女文化发源地之一。只见一群惠安女挑着赶海的渔获在金色的沙滩上行走,阵阵海风吹动着她们印花的头巾,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观看和拍照。村内,惠女客栈、惠女艺术摄影基地、惠女风情园独具特色,带给游客美好的文化体验。
作为一名“80后”,惠安女服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梅霞身上一直保留着传统惠安女的朴实与勤劳,她凭着一腔热爱创办了惠女风情园。“惠女风情园设有惠女民俗馆、惠女服饰体验区,配套精品民宿、海景餐厅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惠女服饰体验。”曾梅霞说,她还组建了一支惠安女模特队,吸引众多海内外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创作。
对接市场 让传统服饰变时尚
业内有关专家认为,“现在传统服饰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这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对中国文化的探寻,是文化与审美的回归”。
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引导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非遗传承人不断创新,推动传统服饰变流行时尚,让蕴含传统文化基因的国潮与青年实现“双向奔赴”。
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是传统的畲族名村,在竹里村的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畲族服饰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兰银才正和父亲一起研究畲族服饰新的样式设计。他的父亲是畲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兰曲钗。“我18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传统畲族服饰制作,至今已有20多年了。”兰银才说。
罗源式畲族服饰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样式保存最为完整,1975年被指定为全国畲族女性服饰的代表装。
作为畲族服饰的传承人,兰银才始终致力于畲族服饰的传承创新。“我制作的畲族服饰大多是私人定制款,对于结婚或是收藏需要用的礼服,我会更注重传统,守住畲族服饰的原汁原味;对于舞台表演用或是旅拍用的服饰,我会更大胆创新,将畲服元素融入现代元素,更加时尚靓丽,这些款式的畲族服饰比较受年轻人的喜爱。”兰银才介绍,现在他们的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每天都有订单,2023年全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创新畲族服饰,让更多人了解畲服文化,爱上畲族服装。
近年来,随着惠安女文化和旅游市场逐渐火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惠安体验惠安女服饰。“为了方便游客体验,我们推出了20多个惠安女服饰体验点,包括如约巧遇惠女体验馆、惠女服饰传习所、惠聚仙华服文创馆、惠安五洲建材城海娘子惠女服饰工作室等。在这里,游客还可以把惠安女服饰,以及带有惠安女服饰元素的文创产品带回家。”惠安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文化股负责人李燕说。
此外,福建各地还开展一系列活动,掀起了一股“最炫民族风”。今年3月,由泉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丰泽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丰泽区“海丝·蟳埔”国潮非遗节举办,现场推出的海丝国潮非遗时尚大秀格外引人注目。
大秀的服饰设计以“蟳埔女‘簪花围’、南少林、南武当”三大文化IP为主线,以更日常为出发点,融入了金苍绣、闽绣、扎染、雕刻等非遗代表性项目技艺,展示了由福建、台湾地区服饰设计大师及鞋服龙头企业携手创作的数十款非遗时尚作品。
“本次非遗时尚大秀的服饰作品,展现了丰富的服饰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感,不仅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海丝之美、国潮之美、非遗之美,也是丰泽区推动‘秀场’到‘市场’的有益尝试。”泉州市丰泽区区长林清伏说。
活动现场,第一届“匹克杯”中国蟳埔女服饰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启动。大赛以“丝蕴泉州 服创未来”为主题,聚焦蟳埔女传统服饰,结合最流行的现代设计元素,通过创新的方式重新诠释蟳埔女传统服饰,展现其独特文化魅力和时尚艺术感。据透露,大赛将持续至今年7月。其间,将成立蟳埔女服饰设计联盟、大学生蟳埔女服饰设计基地,举办蟳埔女服饰设计主题研讨沙龙,让蟳埔女传统服饰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多方合力 助力国潮服饰“出圈”
一针一线绣出世间繁华,一丝一缕传承文脉匠心。近年来,随着非遗服饰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各类创意服饰不断涌现,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青睐,成为他们追捧的潮品。为此,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举办培训、加大宣传推广等方式,积极推动非遗服饰火“出圈”。
作为202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班次之一,去年8月,福建省非遗服装与饰品研修班在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举办。此次培训采用“专题讲座+现场实践+观摩研讨+动态展示”等方式,邀请多位非遗保护专家、畲族服饰名家,围绕“民族民间服饰非遗传承与当代服装设计”“惠女传统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以及畲族新娘传统工艺等内容开设专题讲座,来自全省的2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畲族等服装和饰品工艺规范严谨、色泽绚丽、图案精致,文化含义丰富。举办此次非遗服装与饰品研修班意在传承非遗,并培养一批传承意志坚定、设计制作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烈,满足福建省非遗服饰传承发展需要的优秀实用型人才,为实现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人才基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分享学习心得,举办学员作品展。其中,展览以惠安女服饰和畲族服饰两大系列为主,或将传统民族图案应用于具有时尚感的现代服饰中,或在传统图案基础上进行现代化设计,体现了民族与时尚的碰撞融合。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培训,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培训,我加深了对活态传承的理解。”培训班学员雷成松说,“此次我创作的作品《畲奢》采用畲族传统纹样定制针织螺纹,实际应用于T恤的螺纹领口,使最简单的T恤单品也具有畲族元素和特色,让畲族服饰更符合大众品位。”
雷英从事畲族服饰制作30多年,她创作的作品《畲韵霓裳》在霞浦畲族传统服饰基础上融入了旗袍元素。“这件畲族服饰主色调为紫色,象征畲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衣襟采用纯手工双重刺绣工艺,绣有凤朝牡丹、鳌鱼浮亭吉祥纹样,是畲族人非常喜爱的图饰,象征富贵平安。”雷英说,整件作品以全手工纹绣精美花池及绚丽花瓣作为点缀,不仅保留传统特色,又迎合时尚理念,更显古典韵味。
惠安姑娘张美玲创作的作品《追逐》,将传统惠安女服装造型与现代裁剪相结合。“‘封建头’大花头巾改成小发巾,保留惠安女‘节约衣’短衫、露肚脐‘民主肚’装,选用织金布料更显时尚感,‘浪费裤’裤装改用皮革加金属链造型,通过贴布绣技法与服装面料相结合,力求表达出新时代惠安女朝气蓬勃。”张美玲说。
此外,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非遗服饰融入“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体系进行系统化宣传,并依托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媒体矩阵以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对非遗服饰进行宣传;组织参加各类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让更多游客看到福建非遗服饰的独特魅力。
非遗服饰传承任重道远。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增强传承意识,担当使命重责,自觉把非遗传统技艺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切实解决非遗服饰艺人、相关从业者等在设计制作、产品市场化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重在提升传承力和创新力,增强活态传承和守正创新的能力,为畲族服饰产品转化和创新发展赋能增值,从而推动非遗服饰高质量发展。